首页

郑州叮叮女王插嘴

时间:2025-05-28 17:55:20 作者:解码杭州“向新力” 法治如何为创新创业“撑腰”? 浏览量:30722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郭其钰)从智能网联汽车穿梭在西湖畔,到人形机器人舞动全球,再到“六小龙”火爆出圈……置身浙江杭州,创新发展的故事正澎湃上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为创新创业提供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环境,司法保护是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唐学兵、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叶伟忠,都多次提到“法治护航创新”“法治服务新质生产力”。透过一个个关键词,杭州正不断优化法治供给,为向“新”而行的城市厚植创新沃土。

杭州某知识产权案件庭审现场。(受访者 供图)

  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

  当越来越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发挥更大价值,某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为受害者挽回损失,又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杭州法院以数十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向社会公众明确传递严惩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信号。

  唐学兵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起涉知名民营企业侵害商标权案件中,法院有效衔接知识产权民事侵权与刑事处理,依法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该企业800万元诉讼请求。

  “一次公正审判,依法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也能更好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活力。”该案承办法官说。

  2024年,杭州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9814件,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1.14亿元。

  以高质量司法保护创新创业,杭州司法机关“内外兼修”,一方面依法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各类犯罪,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创新主体的法治需求。

  为了让企业心声和诉求直达检察机关,在杭州,一个个“营商环境检察e站”在线上线下落地生根。

  这是一个集法律监督线索举报、群众控告申诉、涉企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检察服务平台,旨在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侵权公司利用员工在我公司任职期间掌握了技术信息,销售与我公司高度相似的产品。”杭州一家科技企业创始人通过“营商环境检察e站”反映。

  面对这一极具专业性的案件,检察机关引入专家协助办案,最终促成被侵权公司在诉前获得先行赔付3000万元,市场占有率也从30%提高至45%。

  为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叶伟忠表示,针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2024年杭州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3件,提请抗诉获改判2件,对以“维权之名”阻碍创新行为坚决说“不”。

杭州技术调查官参与专业案件办理。(受访者 供图)

  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浪潮中,新问题正追着新技术“跑”。当技术走在法律前面,对于新兴领域的创新保护,司法裁判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风向标”。

  在杭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涉数据产品商业秘密保护行政诉讼案中,审判团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数据产品能否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在没有先例可参考的情况下,审判团队经过近半年研讨论证,多次向业界、学界专家咨询,最终做出一审判决,从数据本身的价值属性出发,探索以商业秘密保护数据产品的新路径。

  “数据背后,凝结着开发者的大量劳动。我们的核心要义,就是尊重数据的价值,厘清权利归属和边界。”该案承办法官说。

  在创新活力涌动的杭州,随着各种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频发,用司法裁判“立规则”并非易事。

  在杭州一家知名数字化企业,光模块“写码”侵权曾是困扰企业的噩梦。然而,当案卷摆在检察官案头时,简单的法律规定、光模块知识的欠缺、同类裁判文书的空白,都是检察官遇到的难题。

  “从突破认识壁垒到精准计算违法所得、论证侵权故意,我们穿透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最终帮助企业获得惩罚性赔偿,最大限度挽回损失。”该案承办检察官张锐说。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后来企业负责人专门告诉检察官已领取了赔偿款。“这么大一家企业还会在意金额并不高的赔偿款吗?其实他们是期盼一份公正判决来维护企业倾注大量研发成本的创新成果。”

  这是该企业第一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这份判决书也是浙江首例电子化商标侵权的刑事判决。

  2024年,杭州法院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专利案件1942件。杭州检察机关起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等犯罪119人。

杭州检察机关研发数字监督模型。(受访者 供图)

  以数智支点撬动创新

  知其源,识其旨,还需懂其法。在数字之城杭州,如何撬动保护创新的关键支点,司法机关方向清晰——深化数智赋能。

  面对知识产权案件一直以来存在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杭州法院探索侵权智能比对、物证上链存证、异步审理模式等,以数字技术反哺审判方式变革。

  互联网时代,当网络成为创新侵权行为的高发地,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件件涉网知识产权纠纷中,向全球输出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

  “在一起涉知名游戏公司韩国株式会社传奇IP案中,我们首次通过诉讼平台对域外被告进行有效送达,通过互联网方式解决了涉外诉讼主体身份认证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负责人举例说。

  面对一系列司法创新实践,法律监督的质与效至关重要。在杭州,检察机关将数字检察战略作为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

  如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杭州检察机关研发网络“薅羊毛”诈骗、“征信白户”金融诈骗等大数据模型,突破“人找案”传统模式,形成数据支撑“案找人”能级跨越。

  “如果不是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模型及时发现阻止,我父母都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走路刷步数就能赚钱的骗局。”杭州市民刘女士说。

  如今,杭州各地检察机关已研发百余个数字监督模型,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碰撞、挖掘发现治理漏洞或监督线索,推动法律监督模式由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促进治理转变。

  哪里有“阳光雨露”,哪里就有“万物生长”。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定不移树立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遇见非遗丨把沉睡的泥土镌刻进生活

走进位于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大田智慧农社的育秧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基质生产系统满负荷运转,今年的育秧基质正在紧张生产当中。“我们加班加点、铆足干劲,力争赶在育秧前做好育秧所需的基质准备工作。”大田智慧农社执行副总李科明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看了这个!

解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论坛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致辞中表示,浙江要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2023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800万公顷

过“数字精简”生活,青年人使出了不少招数。为了重新控制自己对媒介的“掌控权”并对抗平台带来的信息茧房和信息过载,青年用户开始战略性地与平台进行“软断联”。在一些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具体办法——有意识地筛选信息输入渠道,谨慎选择关注对象;控制媒介使用时间与频次,设定媒介暂停期;关闭信息弹窗或内容推荐,躲避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使用应用时不注册、不登录,以此保护自己的隐私;故意点击不感兴趣的内容混淆算法的计算、画像和推荐结果,不让平台知晓个体的兴趣偏好与信息需求,从而摆脱精准信息流造成的媒介使用上瘾……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社会治理体系放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中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王毅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访问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生态引领创建示范。坚持生态优先,修复、恢复海岛生态环境,实施岸线、岛体、水生植物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鼓励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如,山东长岛打造国际零碳岛,积极探索海洋碳汇资源变资产的途径,发放“海洋碳汇贷”“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等。持续推进海岛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完善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各项设施建设,如,广东东澳岛实施规模化种植花卉、乔灌,建成贯通全岛、景观秀美的绿化道路,打造离岸海岛的山海栈道。推进文旅融合新发展,利用岛、海、史、庙特色资源,深化“旅游+”模式,着力推动“旅游+渔业”“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新文体旅产业模式,挖掘海洋故事,传承传统文化,如,福建湄洲岛设立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形式传播妈祖文化,实现对“非遗”的宣传、保护和传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